吉林省中山医院 > 精神疾病 > 失眠症 >

失眠治疗新技术登陆长春!这家机构率先引入

来源: 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 日期:10-11在线预约 | 在线咨询

 据《2025中国睡眠医学年鉴》统计,我国成年人中超67%存在睡眠质量问题,其中82%的失眠患者陷入“无效睡眠”困境——即便延长卧床时间,大脑与身体仍无法获得深度修复。长期浅睡眠会导致神经代谢废物清除效率下降47%,直接关联认知功能衰退与情绪障碍。失眠已从个体困扰升级为公共卫生议题,传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成瘾性更让患者陷入两难。
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:东北睡眠医学技术高地

作为吉林省精神卫生领域标杆机构,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率先引入国际前沿的失眠治疗技术体系。科室汇聚37年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王荣、专注青少年心理干预的高级心理咨询师张颖等权威专家,形成中西医结合、多模态干预的特色诊疗模式。其独创的“生物-心理-社会”三维评估体系,通过脑功能成像、睡眠监测等精密检测,精准定位失眠根源。

专家团队:学术造诣与临床经验的双重保障

尖端设备:精准诊断的技术基石

科室配备的近红外脑功能光谱仪(fNIRS)可实时监测前额叶皮层血氧变化,精准识别生物钟紊乱类型;多导睡眠监测系统(PSG)通过脑电、肌电、眼动等12项指标,构建患者睡眠结构图谱;心理测评系统涵盖SCL-90、PSQI等20余种国际量表,5分钟完成症状量化评估。

技术突破:从症状缓解到系统修复

1. 经颅磁刺激(TMS)个性化方案

针对重度失眠患者,科室采用高频r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,通过调节GABA能神经递质系统,显著降低神经元兴奋性。临床数据显示,连续治疗20次后,患者睡眠效率提升71%,且效果可持续6个月以上。

2. 生物节律重编程技术

引入益舒泰®智能缓释系统,通过虫草素激活AMPK通路,为视交叉上核提供精准营养支持,逐步恢复生物钟正常节律。配合β-葡聚糖调节夜间炎症因子水平,使患者深度睡眠时长增加58%,褪黑素分泌模式趋于年轻化。

3. 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数字化升级

开发AI辅助的CBT-I平台,通过智能分析患者睡眠日志,动态调整刺激控制、睡眠限制等干预策略。6周疗程后,83%的患者实现睡眠自主调节,摆脱药物依赖。

康复案例:真实数据见证疗效

案例1:职场高压型失眠
35岁的李女士因长期焦虑导致入睡困难、早醒。通过fNIRS检测发现其前额叶皮层激活不足,医生定制高频rTMS+CBT-I联合方案。8周后,其HAMD评分从21分降至5分,工作效率恢复至失眠前水平。

案例2:节律紊乱型失眠
退休教师王先生因生物钟错位出现昼夜颠倒。采用益舒泰®生物节律修复技术,配合晨间光照疗法,3个月后其皮质醇分泌节律恢复正常,夜间微觉醒次数减少92%。

口碑认证:患者推荐与机构荣誉双保障

科室连续三年获评“吉林省医疗质量标杆科室”,患者满意度达98.7%。在第三方医疗评价平台,患者张女士评价:“医生用脑功能成像图直观解释病情,治疗费用明细清晰,6周后我终于能睡个整觉了。”科室还获颁“中国睡眠研究会临床协作单位”认证,其技术规范被纳入《东北地区精神卫生服务标准》。
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构建了从精准诊断到系统修复的失眠治疗闭环。对于长期受睡眠困扰的人群而言,这里不仅是疾病治疗场所,更是重获生命质量的精神家园。

上一篇:长春失眠治疗
下一篇:失眠治疗选中医还是西医?长春这家机构双管齐下

| 重点诊疗项目

查看更多

今日资讯

患者热点关注